扫下鱼背鳍上的二维码,就能查到重庆三峡淡水鱼的“户口”;把手机对准婴幼儿奶粉条形码,这罐奶粉从农场到商场的旅程则一目了然……在最近国务院印发的2015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中,食品的全程可追溯系统成为亮点,我国多个城市和知名食品企业,正在布局或启动可追溯系统。
记者获知,一旦审议中的《食品安全法》通过,实施食品可追溯将在所有企业铺开。这套曾为40多个国家食品安全保驾护航的可追溯系统,在我国却面临着记录信息诚信度的挑战,参与专家认为,全面开花也许会参差不齐,建议在食品高危领域如水产、肉食和奶类先行试水。
顺追流向,逆追原料
产品溯源在电脑、手机等产品中早已存在,但在食品领域最受关注。
食品领域的追溯,最早源于欧洲的疯牛病。1997年,“疯牛病”风波促使欧盟启动了食品安全溯源体系,时至今日,全球有超过40个国家建立了相对完善的溯源体系。
我国自2000年开始探索食品安全追溯系统以来,一直处于起步阶段。目前还没有覆盖全国的可追溯系统,多是一些有实力企业或外资食品企业自行建设的可追溯系统,只针对自己的产品进行查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