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论坛 RFID知识 English 中文
 
首 页 关于我们 RFID产品 IC智能产品 RFID行业案例 物联网新闻 招贤纳士 联系我们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物联网新闻 - 中国物联网
电子标签哪家便宜?物联网服务于一个智慧城市规模
发布日期:2013-7-16 浏览次数:931 次
由国家金卡工程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国家金卡工程物联网应用联盟、中国RFID产业联盟共同承办的“2013中国国际物联网博览会”于2013年6月4-6日在北京展览馆隆重举行。RFID中国网作为本届博览会指定官方网站,对博览会论坛的精彩内容进行了编辑整理。本文是根据中科泛联物联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壮在物联网创新机遇与商业模式专题论坛上的主题发言整理而成,供业界朋友分享。  
  赵壮: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物联网产业发展思考。
  
  首先是物联网产业发展及困惑。我记得2009年最热闹的时候,大家一桌10个人来自不同的企业,坐在一起大家争论最多的是你做的是物联网,凭什么我的不是?到底谁的才能叫物联网?到今天这个争论也依然存在,我觉得这是一件好事情,说明大家都对物联网重视,有各自不同的理解,因为本身它是一个相对比较综合的学科,是一个综合性的应用,涉及到多个学科。这是我的一个理解,也不一定对。物联网的本质我认为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规模化的遥测遥控,如果我们追溯过去,实际上千里眼、顺风耳就是这样一个东西。到今天我们对于遥控遥测,千里眼和顺风耳的需求无所不在的时候,形成了新的大规模的需求,需要全新的技术体系,因为遥测遥控早期是从这种自动化自动控制领域延伸出来的,为一线操作人员使用的。到今天我们所说的这种规模化的遥测遥控已经不仅仅是简单的自动控制,实际上是自动控制、通信网络、信息化融合为一体的东西,可网管、可运营、可计费、低成本,必须要达到这样一种能力。这实际上和我们电信领域里面的概念是一样的,如果它不是一种规模化的遥测遥控,不能服务于我们的各行各业和大众,它没有可网管、可运营、可计费、低成本这种能力,我们很难把它冠以物联网的名字,就叫遥控遥测就行了,没有必要叫物联网了,今天说的物联网已经不仅仅简单就是遥测遥控了。
  
  前面是一些铺垫,我希望这些铺垫能够为后面的话题作为一个引申。物联网的产业发展与困惑当中,首先物联网的产业源于我国的内部需求,信息产业以前的移植模式是并不适用的,我自己的观点。物联网是一个刚性需求,这种刚性需求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带来的一种需要,不管在公共安全、节能减排、环保生态、交通、便利服务、健康这些领域都是刚性需求。
  
  我们国家信息产业原有的是移植模式、转移模式,欧美先应用推广,然后在中国再规模发展,不管是互联网、移动通信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都是这样。到了物联网这个时代以后其实不太一样,原因是什么呢?因为国外这种规模化的遥测遥控需求暂时是不存在的。过去的数十年里面,不管欧美、日本,它的很多的遥测遥控需要用一些传统的技术都已经实现了,包括环保这些领域,它做得其实还不错。现在国外和中国并不太一样,它的主要技术还能够用,他就不会去更新,就不会升级换代,一定是实在用不了了,才去换,国外的市场并不存在。中国是积累了大量的问题和矛盾,改革开放这几十年,特别是进入WTO之后,整体变化非常大,经济发展了,中国富起来了,富起来了以后,积累了大量的矛盾,在公共安全领域是非常典型的一个特点,公共安全永远是物联网遥测遥控领域里面非常重要的一个应用领域,像刚才说的节能减排这些领域。中国积累了大量的问题和矛盾,所以才需要规模化的遥测遥控,这是我们的内部需求,由内而发的需求带来了这种产业发展的可能,确实给中国的物联网产业带来了机会。甚至可以说,我们实际上又回归到早期的信息产业发展阶段,因为早期无论是信息处理、信息传输、通信网络这一块,都是需求在推动,用户在推动。到了今天,实际上是厂商推动。不管是像IBM、微软、英特尔这样的企业,还是通信网络里面像华为、电信运营商这样的都是技术驱动,老百姓实际的需要到底是什么?未必是这样的。物联网这个产业和计算机、通信网络这个行业有很大的差异,实际上还是需求牵引。咱们提的应用为王,在这里面更是应用是第一位的。
  
  薄弱的基础难以支撑体系建设。我国自己产生一个完整的服务于各行各业的技术体系是史无前例的。物联网产业的底子薄,我们的技术都是拿来主义,问题还是比较突出的,核心技术是比较缺失的,到今天为止我们的信息产业也是一个打工产业,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信息产业的利润率,净利大概是3%或者是3.5%,低于传统产业,但是它的规模大,是另外一个问题。再有一点就是说,如何实现物联网企业盈利也是一个重点和难点。创新在中国是一个非常难的问题,我们产学研结合的问题一直也没有得到解决。现有的这种经商环境对于企业的创新是一种非常大的制约,那么物联网企业怎么样盈利?今天这些物联网企业三年前有些产生了,有些是最近产生的,绝大多数都会死在路上。当然也可以预见,在未来的5到10年里面也会有非常有影响力的企业产生。
  
  小杂散的需求不足以支撑规模化的遥测遥控,绝大多数应用都是小杂散的需求,它是细分市场,能够抓住这种大的行业市场还是非常难的,需要非常大的资源整合的能力才能做。但是现在面临的是细分市场需求分散,这些行业不会给你足够的利润支撑你的技术体系。到今天为止,中国信息产业大规模的体系真正能支撑的也就是通信网络这一块,我们产生了华为、中兴这样的一些重点企业,原因是它有足够的利润,主要的运营商服务于各行各业所有的老百姓,商业模式非常清晰,每年不断大规模的研发投入,研发投入占销售规模的10%。如果换到现在的物联网行业投投试试,研发完以后卖给谁?没有那么多利润给你,你必须要去解决这个问题。当然这里面也不是说没有规模化应用的市场,也有,但是这个产业实际上不是一个良性的,是一个恶性的产业,一家之言。比如说安防、智能化这些都是规模化遥测遥控的典型应用,虽然实现了规模化。但是因为长期的惯性,实际上是传统技术的后期延伸,这里面可能好一点的就是安防,现在所说的大安防的概念,也是物联网,它也推的是IP化、数字化、网管化、智能化,也是推的这些东西,性质是一样的。但是因为这些行业都做了这么多年,里面的利益链条已经形成,盘根错节的,实际上很难去推动它的发展。而且问题是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以后,竞争越来越恶性,以前早先的安防是很赚钱的,现在也不赚钱了,就是恶性竞争。恶性竞争了以后又没有足够的利润去支撑这种研发、技术支持和服务,和我们想像的这种物联网,我们未来目标里面的这种物联网的要求差距非常大。在某些领域虽然采用的是隐性的国外的技术,利用规模化优势达到一定的高度,实际上也不是完整的技术体系,而且现在这些领域系统级的解决方案技术难度不大,恶性竞争是典型的红海。现在你只要说你去做安防,做建筑,所有人都告诉你不要做了,不值得做。
  
  无品牌产品供应商的利润是低于集成商利润的,这可能是大家难以想象的。产品供应商的利润可以低于经营商的利润。我有一个合作伙伴,他们是集成商,也做产品,每年4千多万的销售额,小日子不错,但是也很累,大概有1800多万的产品,2000多万的集成,集成的利润远远高于产品,他的产品毛利非常低,是走渠道,就是说明同质化非常严重,这里面整个行业的企业小杂散为主。智能建筑行业更甚,核心企业是国外的厂商,国内存在大量的中小集成商,都是地域性的,也没有形成具有竞争力的大体量的集成商。所以说规模化应用这个市场混乱,产业恶性发展的问题突出。刚才说了,真正意义上的物联网应该还是规模化的遥测遥控的升级版。但是规模化又是这样一个市场现状,典型红海怎么做?
  
  大企业难以进入,需要综合实力比较强的企业。现阶段的细分市场体量不大,大都是依靠客户关系,有些已经到了资本运作的方式竞争,技术在里面起的比例并不是特别大,涉及到自动控制、通信网络、信息化等跨学科的能力,对于已有成熟模式的大企业也是一个大的挑战。比如说华为他的DNA就是通信网络,是制造,是通信这一块的研发,是靠制造见长这样走的。它的领导班子要去把这些跨学科的能够融合到一起也很难,通常一些新的行业机会产生在一些重要的企业也是这个原因,这也是一些问题。难点就是需要寻找到综合实力很强,中大规模的企业重点扶持。
  
  下面介绍一下中国物联网产业机遇。我也总结了一下,第一张图就是我原来总结的东西,原来最早体现三根柱子,就是信息处理、信息传输和信息采集,到了今天,因为发展到今年是第四年了,中国大规模推动物联网以后,实际上现在已经有了一个变化。大家在提物联网的时候,不再提市场怎么样,所有人,不管是行业的主管领导还是业内的一些人,都认为这是一个大势所趋的事情,这个需求确实存在。但是怎么做?因为有这样和那样的一些产业面临的问题,办法总比问题多。独有的市场,这可能是中国最重要的一点,咱们多年来问题的积累,像节能减排、公共安全、交通拥堵的问题,这是我们真正的需求。我记得2008年的时候北京的拥堵还不是现在这个样子,至少智能交通里面的应用需求不像现在这么迫切。到了今天二线城市,甚至已经排名七、八名的城市已经出现了拥堵的时段,当然不会像北京这样全天拥堵了。国外发达国家过去十几年的传统技术已经实现了某些物联网的一些功能,欠发达国家又无力启动这样类似的需求。所以真正意义上的规模化遥测遥控市场中国是独有的。
  
  国家安全,物联网的应用往往延伸到物理世界,涉及到国防安全和国家安全。对于我国很难完全采用国外方案,这对国内企业的一个福音。物理隔离解决了,但实际上物理隔离也不能完全解决,像伊朗的核电问题,实际上和物理之间是相连的,它的核电站确实被美国人进攻了,带来很多问题。再有一点,就是传感器的产业化,大家都说传感器不是机会,我的看法反而是机会。因为作为物联网核心组件,技术差距在10年,甚至是20年以上,差那么远为什么是机会呢?我下面会详细解释。传感器非常重要,本身价值不高,几块钱、几十块钱,但是做成了系统几十万有,几百万、几千万,还有上亿。传感器非常重要,国外这种高精尖的传感器技术中国肯定没有办法引进,可批量制造的中高端传感器技术市场容量巨大,国内的市场完全有可能用市场换技术,在这个领域我们有引进生产线和技术的可能,这个技术是值得做的,这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政产学研用全组合,推动这个产业的发展。
  
  前面我说技术基础不好是相对的,传感器之外的其他技术,已掌握或规模化应用基础还是良好的,基本我们已经具备条件。价值创造也是非常重要的,实际上物联网的系统是需求推动的,通过减员增效、节能降耗,为用户创造价值,创造价值就是生存的空间,最终在整个行业里面,或者在现有的政策环境里面杀出一条血路。不完全通过厂商的技术推动,而完全通过自我发展的需要,是真正物联网产业的生命力。输出与返销,如果在中国先行先试,实现低成本后还是可以返销国际市场的,比如在国外类似的系统淘汰时完全可以抓住历史机遇占领国际市场,但是这里面有一点,物联网延伸到物理世界,中国人不愿意用国外的东西,因为牵扯到国防安全和国家安全。和我们有竞争关系,或者关系比较敏感的也不会用国外的东西。我的评价物联网正处于互联网1994年前后的阶段,虽然说折腾三四年了,但是还是处于这个阶段,非常早期,现在叫得热闹的未必能活到最后。
  
  再有一点就是不依赖政府和投资驱动,政府的着力点较小,刚性需求大,为产业发展带来巨大的机会。这是什么意思呢?比如说这个城市,无锡投了5个亿,旁边另外一个城市,比如说广东的城市投了50个亿,成功的未必是那个投了50个亿的城市。大家可能也觉得怎么是这样呢?当然是这样,其实就是政府没有着力点,他把钱投进去,花在哪个地方都不知道。政府支持这种普惠的政策实际上是有利的,这个里面可能会有市场的推动,产生华为这样的企业,联想也不是靠政府推动起来的。我找了几个典型的,安防号称是2015年要达到5千亿,但是我觉得如果还用现有的体系,还是现在小杂散的市场模式,5千亿也未必能做到。实际上用户已经在反问,我上了那么多安防系统,意义何在?比如像长春那样的事件,我上了那么多的天网工程也罢,平安城市项目也罢,到底意义何在?我解决什么问题?是政府的推动还是厂商的推动?10万平米的建筑,可以高到6、7千万的项目,低也可以低到两三百万,目前就是这样一个状况,就说明这种建筑智能化的系统在整个建筑里面起的作用非常小,它的价值并没有完全体现出来,但是这个市场有非常大的机会。RFID的市场因为技术相对成熟,随着成本降低,这个行业有机会。其他的我不谈了。
  
  我国物联网的发展思路。我觉得国际技术合作是非常重要的,以欧美发达国家为核心的国际合作,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真正用市场换技术,原来我们没有能力去换技术,没有消化能力怎么换?现在有这种可能性。可以以高附加值的生产线作为引进和切入点,实际上还是发挥我们市场的优势,发挥我国的规模化制造优势,推动国内规模传感器制造的升级换代,走规模生产、规模应用、技术消化再创新的路。完全靠我们自己的这种自身的研发技术,特别是工艺方面也是非常难的一件事情。产学研结合创新应用,基于科研院所的已有基础,物联网的本质还是要解决电信级的服务,服务几十亿终端,几百亿、几千亿、几万亿的终端,电信级的解决方案是对的。只是说这个行业里面没有足够的利润去支撑你大规模的研发,不能再像电信行业的研发那么大的投入,那么高的成本了。还是要走这种先硬件、后软件,再服务,再商业模式的这种盈利模式。现在肯定是硬件能赚钱,然后是软件,再就是服务。
  
  规模市场,模式创新突围。还是要在像安防、建筑智能化、RFID市场这种规模化当中去做,也可以找蓝海,各种各样的创新性应用,当然这种创新性应用对于整个物联网技术体系的成熟、应用和推广意义有限,绝大多数企业都死在里面了,因为蓝海也许不是海。发挥这种节能降耗和创造价值。一定要在模式上去做一些工作,像金融机构的融资租赁这些创新产品的推动,与移动、电信、联通、广电这些运营商合作,因为物联网不可能再重新大规模建通信网络了,这个是非常突出的一个问题。产业聚集,加强内引外联的合作模式,以孵化器、产业园区为转化基地,通过建设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联合物联网产业联盟的企业资源,辅助以像金融创新的这种产品,形成杠杆效应,快速形成急剧,推动物联网的快速发展。
  
  物联网在未来中国这种城镇化的发展还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市场,我们一定要抓住物联网服务于城镇化的历史发展机遇。说句老实话,物联网服务于一个智慧城市规模,非常大体量的很难,一定是小的5平方公里、10平方公里的概念,才能延伸到城市更大体量,因为中国这种条块分割的管理格局在很大规模的城市很难推动,借鉴发达国家中小城镇规划设计理念,精细化管理方法,先在这种5到10平方公里不同发达程度样本的城镇进行实验,探索积累经验,然后再推广到其他的城镇。
  
  我国物联网应该与传统的大企业合作,有点类似于电子商务,电子商务完全是自己玩,自娱自乐,这个也很难,和传统产业的结合可以进一步的推广它的发展。过去我记得电子商务刚出来的时候就提这个事情,现在这个态势更明显。由传统商业企业延伸到电子商务,有合作的,当然也有电子商务企业自己做的。可以用传统大企业合作,形成联合的机构,推动这个应用。推动这个行业落地,带来规模化应用。以上就是我的报告内容,谢谢!ty urtyi
版权所有:南京陆加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电话:025-84858400 传真:025-84858400 苏ICP备13005164号 苏公网安备 32010402000777号 南京网站建设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