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产手机厂商代表华为、小米先后与中国银联合作,分别推出基于银联云闪付体系的Huawei Pay和MI Pay,这是继苹果、三星之后手机厂商在移动支付领域的再次发力,气氛也如同当时Apple Pay推出一样,一时间引起了业内的广泛关注,似乎nfc支付的春天又来了! 然而,实际上以NFC技术为基础的移动支付在国内推出已经过去了好几个四季,NFC技术方案也在时代的发展下不断更迭。NFC的春天在哪里?在寻找NFC春天之前,我们先一起来回顾一下NFC都经历了哪些阶段性的变化! NFC-SD 银联的滑铁卢 在NFC支付早期的产业链中,SE安全元件位置的不同,让NFC支付出现了不同的方案,而掌控SE的主导权成了当时的主要争夺点。 抛开那些零零碎碎、尚不成熟的NFC试点不说,第一阶段的NFC支付方案显然应该从银联的NFC-SD卡开始说起。2011年,银联先后在成都、北京、上海、广州、杭州等地启动NFC-SD方案的支付试点,联合各大商业银行的同时,还与HTC开展合作,后者为之提供专用的NFC手机。相对独立的主导权、硬件级别的安全性以及当时尚可的NFC兼容性让商业银行对于NFC-SD的移动支付方案积极性较高。然而试点应用不断,产品并未形成规模。 |